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
栏目导航
黎平县茶树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
作者:龙家仁  年份期号: 2016-第16期 刊名:中国农业信息 关键词:炭疽病 发生规律 防治措施 茶树 
描述:文章分析、总结了茶树炭疽病症状表现、病原、发生规律、病重原因,并针对茶树(龙井43)的危害特点提出相应防治措施,为相关茶叶种植户对茶树炭疽病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。
黎平成功引种茶树新品种
作者:石伟昌  年份期号: 2015-第27期 刊名:当代贵州 关键词:茶叶研究所 芽梢 茶产品 茶树新品种 品鉴 早生种 灌木型 茶叶基地 产业技术体系 名优绿茶 
描述:经过三年的种植长势观察,两年的茶产品市场探询和茶专家们的品鉴,黎平县引种“中茶108”茶树新品种成功,可推广种植。“中茶108”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用“龙井43号”茶树品种作为母体通过辐射育种,选育出来的早生、优质、抗病新品种。该品种属灌木型、中叶类、特早生种,属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,是农业部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”“十二五”期间的
黑多县东源乡西递茶厂制茶节煤试验初报
作者:和如意  年份期号: 1990-第1期 刊名:茶叶通报 关键词:节煤器 制茶 
描述:黑多县东源乡西递茶厂制茶节煤试验初报
黑茶的化学特
作者:毛延年  年份期号: 1980-第4期 刊名:茶业通报
描述:黑茶的化学特
黑茶的化学特性
作者:将积祝子 冈本治良  年份期号: 1980-第4期 刊名:茶业通报 关键词:霉菌 化学特性 多酚类物质 紫外线 浸出液 黑茶 分层 吸收光谱 色谱分析 咖啡碱 
描述:富山县东部朝日町,蛭谷为中心的一大片地区内,迄今还保留着一种称作“巴答巴答茶”的珍奇的风俗习惯。从事民俗学的作者立足于饮食文化,作了调查。作“巴答巴答茶”的黑茶是制法极特殊的粗茶形式的“发酵茶”。盛夏摘鲜叶蒸足,堆于篾席围起像长方形木箱内70厘米厚,经20—25天自然霉菌作用(霉菌作用的微生物另文报告),霉菌作用最盛时叶的温度达70℃。黑茶即在此极高温条件下制作的。为了了解饮用这种茶的嗜好,就其化学组成作了大致分析,结果如下。
黔东地区茶树高效栽培技术
作者:蒋正祥 廖永红  年份期号: 2015-第2期 刊名:北京农业 关键词:高效栽培技术 茶苗 黔东地区 
描述:介绍了黔东地区茶苗栽培技术,包括新茶园基地选择、园地规划及开辟、茶苗高效栽培技术、栽植后的管理等内容,以供种植户参考。
黔东地区茶树高效栽培技术
作者:蒋正祥 廖永红  年份期号: 2015-第1期 刊名:北京农业(中旬刊) 关键词:高效栽培技术 茶苗 黔东地区 
描述:介绍了黔东地区茶苗栽培技术,包括新茶园基地选择、园地规划及开辟、茶苗高效栽培技术、栽植后的管理等内容,以供种植户参考。
黔南60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
作者:张明泽 姚玉仙 陈世军  年份期号: 2016-第6期 刊名:西北植物学报 关键词:黔南 SSR 遗传多样性  种质资源 
描述:为探索黔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,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,对黔南60份茶树资源进行了DNA遗传多样性分析。结果表明:15对引物均显示多态性,基因多态性百分率为98.64%。1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7个观测等位基因和73.778 6个有效等位基因,平均每个引物扩增9.8个观测等位基因,4.918 6个有效等位基因。15个通用位点共产生280种基因型,平均每个位点18.7种基因型。遗传多态信息量变异范围为0.123 9~0.926 8,平均0.572 5,平均观测杂合度、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Shan
黔南古茶树
作者:柳青 张丽娟  年份期号: 2016-第2期 刊名:中国茶叶 关键词:茶树生长 大厂茶 福鼎大白茶 茶叶产业化 树幅 茶树种质资源 晴隆 一芽二叶 农村基本建设 秃房茶 
描述:一直以来,业界都认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(以下简称黔南州)没有古茶树,一是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,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不适宜茶树生长,二是贵州最早发现的古茶树几乎都在黔西北的赤水、务川、道真和黔西南的兴义、晴隆、普安等地,黔南州从未有过报道。然后,近十几年来随着农村基本建设的扩大和茶产业的发展,各地陆续有古茶树被砍伐或被挖掘出售的消息。为了摸清古茶树情况,2014年10月,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(以下
黔南地区茶树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调查研究
作者:郑松 罗全丽 潘晓莲 申智慧  年份期号: 2016-第4期 刊名:农技服务 关键词:害虫 规律 茶树 黔南地区 防控策略 
描述:通过调查,明确了贵州南部茶树主要害虫种类,包括假眼小绿叶蝉、黑刺粉虱、茶蚜、螨类、蚧类等十余种,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、黑翅粉虱为优势种类,研究分析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状况。防治策略为: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,无公害农药防治为补充,有效控制危害,保障茶叶生产和食用安全为目的。
Rss订阅